科研进展揭秘银河系消光奥秘LAMOST与Gaia携手破解宇宙之谜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与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张若羿和苑海波教授等人,在利用LAMOST光谱参数和Gaia XP无缝光谱后,成功计算了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这项研究基于最大样本量,为国际天文学界提供了新的发现,即在消光曲线上存在一个中等尺度结构(ISS),并证实了多个ISS的存在。这种结构对于更精确地校正星际尘埃对恒星光度的影响以及研究尘埃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

宇宙中的微小尘埃粒子通过吸收、散射电磁辐射,对恒星产生深远影响。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所谓的“消光”,其随波长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消光曲线。通过分析消光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尘埃粒子的大小分布及化学成分,而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恒星及其周围环境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通常选择观测O、B型星,因为它们强烈且能够穿过厚重云层。在过去,研究人员主要依赖几十到几百颗OB星高分辨率数据进行分析,但由于视野有限,这限制了我们对不同环境采样的能力。因此,要全面探索尘埃特性与其他介质间关系仍面临挑战。

利用Gaia DR3和LAMOST DR7共享的大约五百万个源点数据,张若羿团队直接测量了银河系消光曲线,并进一步使用大约37万个高质量数据来计算平均值。这一工作不仅扩展到了红外波段,而且确认并新发现了一些中等尺度结构,同时也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工具用于校正银河系内恒星色调失真问题。

该研究不仅拓宽了解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宇宙,也为未来的空间观测计划奠定基础,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宇宙,以及它由什么组成。

上一篇:化工分析仪器精准探究化学反应的守护者
下一篇:天文科研动态根系分泌物调控青枯菌入侵番茄根际机制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