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加剧,国内多个企业遭遇芯片供应中断的困境,其中华为由于缺乏芯片而退出手机市场竞争。疫情来临后,全球供应链一度停滞,使得芯片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全球挖矿潮和B端、C端需求扩大,知名芯片代工厂台积电两年内多次提价。在这样的背景下,“造芯潮”在国内掀起,这不仅限于半导体产业,还包括互联网、手机和家电等行业。甚至房地产、百货、建材等行业也开始涉足“造芯”。家电业造芯虽然不是新鲜事,但早在1999年的国家文件发布之后,TCL、海信和海尔就入局了芯片研发。而2018年中兴遭制裁后,家电业再次意识到过度依赖进口可能会导致卡脖子的风险,因此投入新一轮的造芯潮。
为了应对卡脖子问题,一些家电企业如美的是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导体公司专注于开发MCU 芯片、高性能功率管理IC及其他智能化相关产品;海尔则在MCU 芯片上集中发力,并且推出了为智能家居定制的艺芯II,同时搭载专属操作系统。此外,如格力金投参与了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
目前看来,“做专不做广”的策略似乎成为了家电业自研核心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并非是简单地模仿通用型号,而是针对自身业务需求进行专用的设计,以降低成本并提高适配性。不过,由于制造复杂度高,大量时间和资本仍需投入以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