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工业通讯技术引领智能工厂建设热潮呼唤理性布局

当前,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正在加速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各行业制造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的应用以及智能工厂的建设。作为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措施,自2015年46个首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布实施之后,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遴选总数新增99个。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启了智能工厂建设的征程,但在一大批样板式的高科技装备不断涌现的同时,还有很多制造企业对于智能化存在着诸多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

许多企业在进行智慧工厂规划时,不仅重视设备自动化,更注重数字化转型。然而,这些企业往往忽视了系统柔性化、整体优化、数据价值体现以及管理改善等关键要素。不少公司追求的是无人机器人和完全自动化,而不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们购买大量先进技术,如BI、ERP、PLM、MES系统,以及自动立体库和AGV车辆,却未能将这些技术有效地集成到生产流程中。这导致了预期效果落空,只是外表上看起来很现代而已。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投资于数控加工中心或钣金加工设备,并配备工业机器人用于上下料工作。但结果往往是单一品种生产模式不够灵活,而且设备健康状态管理不当常常出现故障停机问题。此外,对于设备联网及产线数据采集,他们也缺乏重视,这阻碍了对生产过程可视性的实现。而信息系统功能重叠且边界模糊,加之数据来源杂乱无章,使得运营效率降低。

最后,在提倡“工业大数据”的时候,有些企业还没有规范其基础数据,因此这种做法难以产生实际效果。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工厂应该具备精益、高柔性、大绿色、小节能,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此处并非指绝对无需人类参与,而是一种少用人力,大量利用机械协作的人机共生模式。

笔者认为,要想成功地推动智慧工厂建设,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将市场需求作为我们的指南针,不盲目追求高科技装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即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增加利润能力,而非只为了追求面子工程。一旦我们开始这场长期战役,就不能期待立即取得胜利;相反,我们需要建立持久战的心态,并不断调整我们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势。此外,无论何时,都应坚守务实与真诚原则,同时结合先进性与实用性,并构建专业团队与咨询伙伴关系,最终才能抵达智慧 manufacturering 的彼岸。

上一篇:智网引擎天津交通新纪元
下一篇:未来科技盛会智慧装备大展